2019-05
新闻来源: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浏览次数:日期:2019-05-28
突出人本关怀 共筑“六型之家”
——一公司埃塞俄比亚克林图工业园党建经验材料
一公司埃塞克林图工业园项目部成立于2017年2月,项目部进场管理人员高峰期达45人,其中党员8人,埃塞和中方协作队伍18家,共计456人。项目开工建设时,面临着埃塞俄比亚政局动荡,各种政治、军事、宗教等矛盾突出,员工生命安全、物资设备保障、后勤补给等面临极大挑战。面对动荡的政局和陌生的生存环境,加之远离故土和亲友,生活环境骤变,业余生活单调,不少员工精神意志经受着巨大的考验。两年来,项目部党工委以奉献海外激发人心,以设施投入稳定人心,以人性政策宽慰人心,以文化熏陶提振人心,细致入微地开展“六型之家”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海外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幸福指数,让“家”的温暖陪伴员工在异国他乡的艰苦环境中干事创业。
一、安保先行,建安全之家
近两年埃塞国内政局极为不稳,不少政府反对派、流民、难民较多,加之枪支较为普遍,部族间内斗不断,2017年和2018年两年间,针对中资企业和员工实施的抢劫、暴乱就达389起,其中埃塞克林图工业园项目部遭受的偷盗、抢劫案件就有35起。针对治安形势较为复杂的形势,我们将安保工作提到重要级别,采取多种有力措施,确保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
(一)强化安全形势教育,建立严格的安保制度
开展各类安全注意事项、员工管理规定、当地法律及外事纪律等培训,先后制定《日常管理制度》《关于加强项目员工管理的有关规定》《项目员工安全保障教育提纲》《安保工作规划》等,增强意识,规范管理。同时加强管理力度,严格奖惩,有问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时刻保持安保工作的高压态势。
(二)实行有效管控措施,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了一个立体的、不留死角的安保防控网络。与有资质、有良好信誉度的当地安保公司签订安保合同,并由其聘请当地“身清名正”的人员负责营地的日常安保工作,实行定点定岗、流动巡查哨相结合的方式,24小时不间断值班;主动走出去与联邦警署联络,请他们在营地派5~6名联邦警察(相当于国内的武警部队)参与安保工作;设立警察值班室和瞭望岗亭,24小时驻守;加强自我安保力量,指派专人负责该项工作,主动参与到保安管理、信息收集、对外沟通等安保工作中来,同时营地设立围墙、铁丝网、岗亭、照明灯等安保设施,达到物防的基本条件;成立夜间巡查小组,形成项目部与现场保安上下联动,以领导带班方式每晚11点至凌晨1点对施工现场巡查监督,确保所有看守人员在岗并履行看守职责,对偷懒、睡觉、不在岗现象进行登记并处罚。强化安保预案,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有序地采取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有效保护人员的生命、健康,作业环境及企业财产安全。融入当地,共联共保。加强与村、驻军部队、中国驻埃塞大使馆的沟通,让他们也参与到企业的安保工作中来,及时发现问题,共同处理,形成共联共保局面。
通过项目部全体人员努力,项目部现场物资被盗被损坏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项目部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保护工作也是整体受控的。
二、细微做起,建舒适之家
为建设员工安身立命的幸福之家,我们坚持“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生活区条件优于生产区条件、精神激励优于物质激励”的原则,加大物质投入,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
(一)多措并举力求舒适
按照生产与生活分离、办公区与居住区分离的理念,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精心推进基地建设,配齐工作和生活用品,建立了严格的用品管理制度,并不定期对办公室、宿舍文明卫生进行检查评比。俗话说“吃好不想家”,我们着力加强员工食堂管理,每周根据员工意见及食品供应情况制定食谱,合理搭配膳食营养,做到食品安全、品种多样、简繁相宜,项目部食堂成为周边分部最好食堂之一。埃塞俄比亚地处热带地区夏季高气温可达45度,紫外线强度高,为确保人身健康安全,项目部党工委十分注重防暑降温工作,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给员工发放草帽、人丹、饮料等劳保用品和慰问品,对疟疾、伤感等疾病及时发现、及时就诊。
(二)完善设施营造舒适
从国内带来了大量的蔬菜种子,开辟了农场,基本实现了蔬菜自给自足。先后配置了电视机、洗衣机、电热水器、澡堂、洗衣房、晾衣服、幸福超市等设施,修建了羽毛球馆、篮球场、乒乓球室、职工文化交流室和幸福菜园等活动场所。每逢节假日,项目部组织全体员工和埃塞籍员工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活动,同时加强与埃塞中资企业的联系沟通,积极参与中国驻埃塞大使馆、商会组织的文体活动。在今年中资企业迎新春比赛中,项目部派出的选手先后荣获足球比赛第二名、羽毛球比赛第三名的好成绩。
三、注重关怀,建情感之家
海外工作路途遥远、远离亲人、生活单调,员工每天所面对的都是熟悉不能再熟悉的同事,很容易让人产生烦躁与抑郁情绪。我们设立了海外员工信息档案表,对海外员工家庭情况及联系方式进行了登记,并保持动态更新;建立了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召开海外员工座谈会和谈心活动,收集海外员工的诉求,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并及时反馈落实,使海外员工关心的实际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建立了员工体检制度,组织员工定期健康体检,为员工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加强与当地医疗机构的联系,确保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急需时在海外得到及时医疗和救助,并组织开展流行病预防知识宣讲。
为了保障海外员工职业发展。在评选各类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时,向公司积极推荐优秀员工,在职级晋升、重要工作岗位安排上,向公司积极举荐长期在外工作的驻外员工,为海外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对海外员工及家属进行慰问。今年春节前,项目部为海外员工及家属寄送了慰问短信及慰问品,感谢他们为海外项目部发展所付出的支持和努力。每逢员工过生日,项目部安排小食堂为过生日的员工送去生日贺卡及生日礼物,表达关怀和关爱。截止目前已为42名员工送去了生日礼物。
结合实际,制订了项目部慰问帮扶管理办法,建立了慰问帮扶困难职工、慰问劳动模范工作常效机制。针对在工作期间遭遇非传统安全事件、自然灾害、重大疾病、感染传染病等处于困难境遇的员工进行慰问帮扶。2017、2018年慰问帮扶员工及家属2人,慰问金额达4000元。同时项目部开展“月月有主题”活动。结合实际和广大员工需求,每月都组织一项主题活动,培育良好氛围,2018年以来相继开展了礼仪培训、棋牌比赛、读一本好书、夏送清凉、金秋助学、我的亲情时刻摄影比赛等主题活动,深受广大员工欢迎。为关心、解决青年员工婚恋问题,项目部设立了“红娘奖”;项目部还组织对新婚员工、生育员工进行慰问关怀,当员工结婚、生育时都会及时送去一份组织的关怀;在“三八”、“六一”节,还会组织对女员工、员工14周岁以下子女慰问。
细致贴心的人文关怀活动,努力营造为了员工依靠员工、员工与企业共发展的良好氛围,吸引、凝聚、调动员工工作激情和创造力,动员、鼓励广大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在推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海外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四、突出培养,建成长之家
海外工作不仅物质匮乏,精神生活也十分单调,在干好施工生产的同时,及时把党的思想理念、企业大政方针以及多层次精神食粮输送到海外项目,是项目部党工委的重要职责。
(一)搭建多种学习平台
项目部党工委及时组织学习党章党纪党规、“两学一做”、中心组学习资料以及党的十九大、上级企业重大党建活动精神;为提高员工的学习热情,项目部专门开办了“海外书屋”,专门从国内购置了政治经济管理、经典国学、文学、员工喜闻乐见的期刊杂志等书籍资料,以及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外语等专业书籍,一并装船送到海外,鼓励和敦促大家认真学习。为提高员工的综合水平,项目部开办了“员工大讲堂”活动,内容涵盖了埃塞俄比亚政治经济、风俗文化,英语、安全质量知识、通讯报道写作以及摄影等多个方面,培训采取每位员工都可以当老师的方式,让每位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大讲堂活动中,每位员工既是老师也是学生,既学习了知识,也在传授知识中获得了认可。在组织员工学习英语和哈姆哈拉语过程中,我们鼓励员工走进埃塞籍员工家庭,与埃塞人交朋友。
(二)激励员工成长成才
“树立典型、打造精品、整体提升”是项目部党工委一进场便树立的工作目标。项目部党工委结合“履行‘五站五员’职责,建功‘一带一路’战略”党建主题,深入开展了党员争先创优活动,活动要求每位党员均要担当安全质量监督站、工艺技术推广站、思想文化联络站、生态环境维护站和平安幸福守护站的站长或副站长,并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要冲身在前,勇当模范。党员争先创优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助推了项目的施工生产,项目部在前期工作中迅速克服了协调难度大、各项资源匮乏、外部环境复杂、安全风险高等重重阻力,现场施工生产快速推进,施工产值及形象进度在局埃塞俄比亚克林图工业园三个分部中始终名列前茅,项目经理陈祥炎的出色业绩也得到了股份公司的充分认可,被评为了股份公司“十大优秀海外员工”之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争先创先活动的开展也充分激发了全体员工努力工作、甘于奉献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复活节期间,在埃塞当地员工均处于放假时期,项目部党工委率先垂范,在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下,自主到工地进行预制场围墙和养生棚施工,有力促进了施工进度。同时项目部还在全体职工中组织开展了“立足岗位做贡献、施工生产我争先”活动,帮助全体职工进一步树立岗位意识,营造了比、学、追、赶、超的浓厚氛围。
五、乐施善举,建爱心之家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最为贫穷的国家之一,每年都有不少居民由于饥饿、疾病等原因死亡。项目部周边的乡村还存在没路,没水、没电的现象,当地村民生活极为艰苦。“干一方工程,交一方朋友”是我们四局良好的传统,走出国门后,我们依然将企业的社会职责摆在重要位置。
(一)义务修路
埃塞克林图工业园项目靠近东面的一条土路是附近三个村庄进出的唯一道路,一到雨季整个村庄与外部的联系被中断,由于当地政府财力有限,该条道路一直未修建,当地百姓只有绕行到几十公里以外才能通往市区,给当地百姓的出行生活带来极为不便。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项目部党工委班子讨论后做出决定,由项目部提供机械设备和材料对这条三公里的道路进行修缮。在道路修建过程中,附近的村民都跑过来围观,当知道是中国企业在这里为他们免费修路时,几十名当地百姓开心的欢呼起舞,并高声喊道“china good”,也正是从那之后,当地的百姓第一次不用在雨季绕行。
(二)免费供水
埃塞俄比亚也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当地村庄多靠自然降雨,作为人和畜的饮水来源,水资源极为缺乏。项目部营地时常有附近村民前来要水,为此项目部为当地村民专门预留一个水龙头为他们接水,同时要求保安只要是当地村民进项目部接水营地保安一律放行。从此项目部外面也多出了一道风景线,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前来打水,见到中国员工他们都会非常客气的说一声“你好”。
(三)无偿捐赠
项目部党工委还组织青年团员一起向当地孤儿院、村小学送去食品和水等物品。在埃塞当地重大节日里,项目部党工委还会特意购买羊、饮料、花篮等礼品送到当地的村委会和孤儿院去。2018年5月17日,我部向当地小学捐赠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共计3万多元人民币,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业主的高度称赞。
(四)做好艾滋病防疫
埃塞俄比亚每年因为艾滋病,疟疾死亡的人数近5万,许多儿童因为疾病失去家园。项目部从人道主义出发,专门建立了艾滋病防控室,聘请当地医生常驻项目部为每一名埃塞员工进行岗前体检,同时进入周边村庄为村民进行艾滋病知识宣讲和量血压、血糖等常规体检,有效提高了当地居民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一举举善行无不彰显出中铁四局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企业责任,也正是这种善举为我们项目建设赢得了人心,传递了正能量,当中央广播电视台,安徽省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到埃塞工业园采访时听到我们讲述一例例互助团结的事例后大为感动,还特意跑到当地村委会采访了首席执行官,当村民得知中国国内顶尖媒体宣传采访时,几乎整个村子的老百姓都跑来围观,为他们的荣誉和我们之间的团结欢歌起舞。
六、包容互助,建友谊之家
两年的工作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要想长期在海外发展,不仅要学习当地的政治、人文、习俗还要与当地政府、村民结下深厚的友谊,才能立足当地持续发展。
(一)充分尊重和理解当地文化习俗
刚到埃塞时,我们中方员工与埃塞当地雇员经常出现争吵、扯皮、双方厌烦情绪都极为严重,工作配合的并不是很好。发现这种现象后,我们及时召开班子会议,研究讨论对策,通过大家的一致讨论认为“彼此的不了解”是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对此,我们邀请了中铁四局埃塞分公司总经理蔡晓斌为员工上埃塞习俗课,同时又主动到中交、中土、中地海外等长期扎根埃塞发展的中资企业进行走访取经,然后形成书面走访材料,通过早点名、周例会和专门的习俗课,让每一位进入埃塞俄比亚的职工清楚的了解“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思想文化,工作方法,习惯信仰,让每一位员工真正从心底认识他们,接受他们,也同时改变自己”。在与中资企业走访取经的过程中,多数中资企业负责人告诫我们一定要尊重埃塞人民,因为这个国家的人民的自尊心十分的强烈,为此他们还为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中国没有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前,埃塞俄比亚人民一直认为美国是世界第一,埃塞俄比亚是世界第二,而当中国举办完北京奥运会之后,埃塞俄比亚人民认为美国是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第二,埃塞俄比亚是世界第三”,当我们问起为何埃塞人民会有这种认识时,他们告知我们埃塞俄比亚是个有着3000年文明历史的古国,这个国家在一百多年前就被标签为“非洲代表,黑人希望”的国家,是一个以“零殖民历史”傲视非洲大陆的国家。同时从五六十年代起,联合国、非盟等众多机构云集到这个国家,它也是非洲的政治中心。为此,埃塞人民认为他们是一个值得全世界人民尊敬的国家,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极为强烈。后来我们将这个故事给员工讲解之后,大家都十分的震惊,也从那之后我们的中方员工真正从思想上彻底改变了。同时我们也将当地雇员组织起来向他们讲解中国文化、施工操作注意事项,学习简单的中文,通过双方彼此磨合,中方员工与当地雇员都较为顺畅,许多中方员工和当地雇员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二)为当地居民带来实惠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坚持能使用当地雇员的尽量使用当地雇员,对于像搬运工、电焊工、泥瓦工等这类工种我们采取灵活短聘的方式,对于机械操作手、装修工、电工等工种,我们一方面通过开展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一方面对于表现优秀、技能熟练的当地雇员,我们根据当地劳动法,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履行劳动保护和义务,建立平等协作关系。同时,对于项目部日常食用的牛、羊肉、蔬菜等食品,在价格平等的情况下,我们也尽量在附近村庄购买。项目部开工建设以来,我先后使用当地雇员3200余人次,不少当地雇员的家庭收入与原来相比增加了2倍,家庭经济得到了很大改善,更为可喜的是,我们默克莱分部和克林图市政分部的两名中国员工与埃塞当地的黑人姑娘还结为了夫妻,现在生活的很美满,并一直传为佳话。
(三)真情付出建立真正友谊
2017年2月中标的克林图工业园项目工期异常紧张,整个工业园土石方挖弃量达400多万方,取弃土场是开工首先要解决的第一大难题。项目以菲迪克条款签订的,取弃土场由施工方自行解决,面对陌生的环境,毫无一点基础的外部环境,加之该项目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土地资源极为珍贵和稀缺。短时间内拿下取弃场成为了项目最为棘手的问题。为此,我们白天到项目周边村,镇进行走访,晚上开会进行碰头研究。几天下来由于地域不熟悉,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甚至在说明来意之后,村民听说我们是来要土地的,都避而不见,让我们的工作陷入困局。大家士气一时十分低落,无形的压力像块大石头压力大家心里,但是大家并没有放弃,而是相互鼓励,坚定信心,始终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接下来的日子大家分工协作,争分夺秒,发挥在国内搞征拆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不停的找村民,找村长,找酋长,找政府领导。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真情感动下,区、村领导对弃土场特事特办,极大的缩短办理时间,开工20天后成功拿下了首个弃土场。当2017年3月17日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河川视察克林图工业园项目工地,看到近500多台机械设备一起联合作业时,不禁称赞道“这是继大京九铁路施工建设以后,从未见过的施工场面”。努力终究得到回报,真情同样赢得尊重。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先后在当地村民,村委会,区政府的支持下,又先后在半年的时间里征用了两处共计13万多平方的取土场,同时在部分村民土地房屋补偿款未及时到位的情况下,项目部也实现顺利开工。这种超出想象,短时间能解决如此多难题,快速形成大干局面的业绩受到业主代表YEGT的高度称赞认为“CTCE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团队”。(郭晶)